从前,有一个贫穷的人,穷得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,不得已只好到城里投奔有钱的亲戚。这位亲戚是皇宫的高官显贵,深受国王倚重,最难得的是他不仅富甲天下,还特别乐以助人。
亲戚看到穷人来依靠他,叫仆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款待穷人。穷人几个月以来不曾吃到如此的美味佳肴,酒大口大口地喝,肉大块大块地吃,吃得酩酊大醉,沉睡过去。
这时恰巧国王派人来宣召富有的亲戚入宫商讨国事,亲戚不知道这一去多久才能回来,想叫醒穷人安排周全,可是穷人醉得人事不省,怎么叫他也不醒。
穷人烂醉如泥地睡着,国王的使者又频频催促,不得已,富人只好匆匆忙忙叫人把一些银两放在桌上,并悄悄把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缝藏在穷人的破棉袄里面,然后赶往皇宫去了。
穷人酒醒之后,发现富人不在家里,只在桌上留了些银两。穷人以为这就是富人打发他的,于是拿起桌上的银两踉踉跄跄地离去,过着浪迹天涯,餐风宿露的日子。
没几年,穷人把亲戚赠送的银子花完了,只好又以乞讨为生,从这一村到那一村,从这一国到那一国,辗转又来到亲戚所居住的国家,这时穷人已经是个两鬓如霜的老人了。
一天,穷人在大街上乞讨,他伸出干瘪如柴的双手,向过往的行人哀哀地乞讨一日的温饱。刚好富有的亲戚乘马经过,听见乞讨的声音如此熟悉,仔细辨认才认出面前这个落魄潦倒的穷人,于是叫侍从把他带回家中。
富人又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穷人。席间,富人大惑不解地问:“你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?我不是支助你许多钱财宝物吗?你可以拿它去经营生意,不就衣食无缺,不愁过日子了吗?为什么还会流浪街头,如此狼狈呢?”
穷人叹气道:“你是给了我一些银子,可这点银两仅够生活,哪里有本钱做生意?没几年我就用完啦。”
“咦?我不是给你一颗夜明宝珠?难道你把它弄丢了吗?”
“我不曾看过什么夜明宝珠,也不曾接受你的馈赠。”
“我明明叫人缝在你的衣服里面的,瞧,就是你身上这件破棉袄,把你的棉袄打开来找找看。”
富人着急地脱下穷人的棉袄,拆开断断续续的缝线,从一堆充满汗臭、虱虫的破棉絮中,找到一颗晶莹剔透、闪闪发光的明珠,转身对着满脸惊愕的穷人说:“你自家有宝藏,不知道去开发运用,却怀抱着明珠到处去求乞,不是本末倒置,愚昧至极吗?”
生活中,前辈们传授的知识和智慧就像无价之宝,我们如果不珍惜利用,是不是也像那穷人一样,身藏宝珠四处乞讨?
——来自《法华经》
原创插画:益西卓玛